张翔(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
最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是教育强国建设和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一步。同时,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面临如何既引导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又满足社会公众升学诉求的挑战,县域中学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从当前人才培育的基本格局来看,县域中学的优势和短板都颇为明显。众所周知,县域中学普遍存在短板,主要在于师资力量相对较弱,资源投入相对较少。但往往为人们所忽略的是,县域中学也有特别的优势,那就是,学生的早期成长普遍有熟人社区的良好环境,这意味着学生在幼小阶段能够很方便获得群体玩耍的空间,在中学阶段也多有集体住宿的生活经验积累,这些都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条件。
当前学生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成为学校教育的突出问题。简而言之,学生们从小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通常从小学阶段开始便普遍进入较为激烈的以学习为中心的生活状态,在学业成绩与身心健康中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一直是教育体制改革所努力的方向。今天理想的教育目标是兼顾身心健康与升学诉求,这两个目标之间有时又存在一定张力,这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首要挑战。也可以说,今天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探索,需要找到兼顾这两种目标的路径,当然路径可能有多种。
身心健康与升学诉求并不是不能兼顾,但如果只着眼于学校教育,很难兼顾这两个目标,因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说到底“功夫在诗外”。简而言之,如果学生从小生活在陌生化的社区,也没有在中小学集体宿舍生活的经历,往往缺少群体玩耍的经历,也就缺少集体相处而获得快乐的经历,缺少通过社会交往减轻心理压力的经验。
相关研究发现,实际上,县域中小学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有更好的社会条件,但需要县域社会对于这一优势有非常自觉的意识,要自觉地用好这些条件。一是县域城镇的学生生活在熟人社区,比较方便聚集玩耍,在玩耍中合作、争吵与和好,自然成为“社会的人”;二是中小学的空间相对较大,学生们比较方便在课间集体游戏;三是多数同学生活在集体宿舍的经验积累,也将对学生们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有重要助益。家庭和学校如果能够自觉用好这些条件,日积月累,学生会比较容易保持身心健康。大型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学生,要获得经常性的群体玩耍的“人生训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更强的自觉,社会成本要高得多。
从这个角度说,县域中学对于当前中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可以做出重要贡献的。保持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经验,包括如何更多关注和帮助那些父母在外地务工的留守儿童适应集体生活的经验,将是最有潜力的领域。需要有关部门更多更好地挖掘学生身心健康“功夫在诗外”的育人实践经验。
至于县域高中在教育资源投入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进步,《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已经有很好的布局,需要的是真正地落实到位,尤其是各级公共财政的强有力支撑。近十余年,县域的城镇化建设普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加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县城普遍成为就近就业和宜居的所在,优秀师资的跨区域流动和相互支援也越来越方便,县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了坚实的支撑。
总而言之,在《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和落实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县域普通高中在兼顾学生身心健康与升学需求方面的各种探索,及时总结其中的先进经验,并推动大型城市高中与县域高中之间的经验交流。
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配资114平台登录入口,正规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